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的一段话,然后回答1~3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孟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两句话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
3.本段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写出本体和喻体。
阅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4~6小题。
至于怨诽之多,则目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4.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请用“||”在上文中标出。
5.作者引用“盘庚迁都”这一历史典故的意图是什么?
6.在这段文字中,王安石还揭露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说明要实现王道仁政,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要怨天尤人,应该从自己做起。
2.这两句话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采用的是类比论证的手法。
3.喻体: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本体: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
4.“||”标在“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之后。
5.表明自己变法的决心决不动摇。
6.揭露了士大夫不恤国事,专门以向众人献媚取宠为能事的丑恶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