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2. 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规定着事物的特殊本质而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
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的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区别事物的前提。
②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其事物的特殊本质和规律,才能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③ 只有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具体矛盾的正确方法。
3. 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初级阶段,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2)首先,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其次,二者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因素。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也渗透着感性因素。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在理论上就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在实践中还会导致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4. 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主要理由是: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5、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6、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