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苏轼《水调歌头》这首词,回答下列题目。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情?
2.这首词作者的最后选择表明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3.这首词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表现了苏轼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既想超然物外,又难以割舍现实生活。
2.表现了苏轼执著现实,热爱人间生活的生活态度。
3.这首词一反以往词专门表现艳情的传统,在词中表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上片谈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结论是人间虽有烦恼,但也胜过天上的孤寂,表现作者对人间生活的挚爱之情。下片谈对悲欢离合的看法,以自然之理比喻人生之理,指出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应该以达观的态度来看待人生,才能解脱内心的烦恼。
(二)阅读王实甫《长亭送别》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题目。
【滚绣球】恨相见的迟,怨归去的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几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 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1.选出总括本曲内容的句子。
2.分析“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的艺术特点。
3.指出“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1.答:能总括本曲内容的句子是:“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晚。此恨谁知!”
2.答:艺术特点是运用心理描写,移情于物,因情造景,设景抒情。
3.答: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作用是通过夸张肌体的突然消瘦表达离愁别恨,通过离愁别恨表现对张生爱情的真挚强烈。
(三)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题目。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这段文字集中论述了什么问题?
2.这段文字采用了哪种说理方式?
3.这种说理方式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
1.答:这段文字集中论述的是行王道的初步措施。
2.答:这段文字采用了连锁推理的说理方式。
3.答: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