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双重比喻句的作用和含义
本文的重点双重比喻句是“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伐颛臾,好比虎兕从笼中出来伤人,颛臾无辜受难,如同龟玉毁于椟中。第二层含义是将冉有和季路比作守柙护椟之人,无论是季氏出兵还是颛臾被毁,冉有和季路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论据的多样性
历史材料:“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现实事例:“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3.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这一主张出现在课文的第三段,孔子在驳斥了弟子冉有的自我辩护之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4.议论方式。驳立结合
本文是对话形式展开的驳论文。由冉有的三段话,引出孔子的三段议论。冉有三段话:报告事实,推卸责任、为季氏辩护。孔子抓住冉有的三段话,一一加以驳斥,并在驳论中正面阐述自己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观点。本文总体上是驳论,孔子以治国以礼反驳季氏将伐颛臾;以家臣应尽职尽责驳“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以为政以德驳“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但驳论之中有立论,在驳斥之后正面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在对冉有的批评中,提出“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不断将自己的观点推向深入。
5.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
“季氏将伐颛臾”这一事件发生在春秋末期的鲁国。鲁哀公在位时,国内季(康子)氏专权。费地是季氏的封地,为了扩张势力,季氏欲吞并近邻颛臾。孔子的弟子冉有、季路为季氏家臣。
季氏发兵前,冉有、季路将此事向老师孔子汇报。孔子因此严厉谴责了季氏的错误决策,也批评了弟子们作为家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孔子和弟子一共有三次对话,在第一次对话中就陈述了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理由有三: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6.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论语·季氏》。《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记言为主。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